中国知青网-中国知青网络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会员注册
查看: 61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(一)从校园到农村:“老三届”知青的初插队时光

[复制链接]

7

主题

9

帖子

51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51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4 天前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唐清高 于 2025-5-26 14:47 编辑

1967 年,我初中毕业,成为了“老三届”学生群体中的一员。所谓“老三届”,指的是 66、67、68 届初高中毕业生。1968 年,毛主席那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”的指示,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在全国激起了上山下乡运动的汹涌浪潮,我也随之卷入了这场时代的洪流。1968年11月我来到了休宁县隆阜公社插队(当时隆阜公社归休宁县屯光镇管辖)。

我清晰记得,刚来时借住在一户社员家中。这户人家仅有一对年近花甲的夫妻。在那个艰苦的年代,岁月过早地在他们脸上刻下了痕迹,在年少的我眼中,他们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,一位是和蔼的老太婆,一位是慈祥的老太公。

他们家的房子倒也宽敞,迈进家门便是堂前,两侧各分布着房间,我住在西房。房间的墙壁未经粉刷,粗糙不平,仿佛是岁月用刻刀留下的痕迹,上面布满了灰尘,黑黢黢的。夜晚,摇曳的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,将房间笼罩在一片昏暗中,与我原本温馨舒适的家相比,这里宛如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
我在他们家借了一张半米宽的凉床,铺上简单的被褥,这便成了我简陋的栖身之所。房间里空荡荡的,没有桌子,也没有其他家具,唯有一个放置煤油灯的架子。初来乍到的那段日子,夜晚是最难熬的,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里忽明忽暗,影子在斑驳的墙面张牙舞爪,我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,望着那跳动的煤油灯火苗,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便如潮水般将我淹没,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成了无根的浮萍,对家的思念也如藤蔓般在心底肆意生长。唯有躺在床上,聆听着雨点打在瓦上滴答滴答的声音,我心中才会涌起一丝喜悦,因为这意味着第二天可以不用上工了。那段时间,主要的劳作是兴修水利、挑塘泥,扁担压得肩膀火辣辣的疼,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疲惫不堪。初到农村,我一心想要表现出色,不敢无故旷工,所以每天都盼望着下雨,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休息了。

不久后,我的发小、好友 H 也和我插在了同一个生产队。生产队为我们在大队部安排了房间,房间里通了电灯,还砌好了炉灶。从此,我们开始自己生火做饭,生活也在这烟火气中渐渐步入正轨。
唐清高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会员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技术支持:信动互联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|中国知青网-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(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)

GMT+8, 2025-5-29 21:33 , Processed in 1.138802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