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望见马克 于 2025-5-26 06:31 编辑
评剧随想
小时候,我家有一台电匣子,可以说是全院唯一,碰上有好节目预报,老娘就把邻居请来听戏,大婶拿着袜板补袜子,大妈拿着鞋底纳鞋,总之手底下都有活儿不闲着,各不耽误。她们有共同爱好,喜欢“秦香莲”尤其是小白玉霜演唱的。尽管说不出一二,但是,看她们神态,专注力,就是知道上瘾了。 从七八岁时我就知道了“秦香莲”“小白玉霜”“评剧”,因此也喜欢唱腔。有时候,周围的剧院演戏,甭管多远,只要老娘看戏,我都磨着她带着我。 大人坐着看戏,我就跑到台下,看演员的服装,神态,梳妆打扮,舞台的道具,刀枪剑戟,很过瘾。 后来长大了,帝王将相,才子佳人不让上演,渐渐接触了革命样板戏。改革开放后,评戏又雨后春笋般地活跃起来,再次接触“小白玉霜”“秦香莲”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。只要听到那独特的唱腔,我就走不动了。非得看看从哪里传来。细听如果是别人唱的戏,就不往下听。我到处买唱片,或者DVD但是没有小白玉霜唱的。近年来,有了智能手机能播放老戏曲,又有机会经常听。 参加老年大学文学社活动,不少人都能唱上几句,可是唱“秦香莲”的几乎没有。我却有点入迷。总是试着哼哼几句,但是不是味。 偶然听到评剧“秦香莲”觉得甚是好听,好唱又好懂。小白玉霜的唱腔发颤,魏荣元的黑头带钢音,如同洪钟,陈世美唱腔清亮悠扬,尤其是皇姑,特别的娇滴滴,引人入胜。评剧戏路宽,唱腔美。它既能唱得粗野豪放、慷慨激昂,也能唱得委婉缠绵、细腻凄美。天津评剧院著名演员王冠丽善于吸收百家之长,五方杂糅,来者不拒,形成了新时代的小白玉霜,她传统戏、现代戏无所不能,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。 一直在找机会好好亲身聆听这位大师的杰作,回忆童年时代的欢乐时光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