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知青网-中国知青网络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会员注册
查看: 17|回复: 7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王凤桐: 我们在黄土地上成长

[复制链接]

2721

主题

7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680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前天 08:1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21

主题

7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680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08:12 | 只看该作者
在历史的褶皱里,知青下乡的岁月承载着一代人复杂而沉重的生命体验。1969年,26000余名北京知青响应号召奔赴延安,其中来自丰台区的2100多人扎根洛川县,而永乡公社也迎来了200多位年轻面孔。我所在的生产队,11名知青共同开启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岁月。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,会发现知青们的命运轨迹在城乡的巨大落差中发生剧烈转折,他们所经历的苦难、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,以及梦想破灭后的内心挣扎,共同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又充满悲情色彩的时代画卷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21

主题

7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680
板凳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08:15 | 只看该作者
知青们遭遇的苦难,是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淬炼。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如影随形。初到延安时,我们告别了北京胡同里的热闹烟火、校园中的朗朗书声,住进老乡家的窑洞、厦子,甚至是推碾子的狭小窑洞里。我们才发现,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北京城,已化作书信里遥远的思念。不过`黄土高原的广袤也让我们惊叹,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塬上的壮丽,总让我们忍不住驻足眺望,心底涌起对这片土地的好奇与探索的期待。

农业劳动的强度超乎想象,耕地时,我们吆喝着耕牛,紧握沉重的犁具,在黄土高原大片的土地上艰难挪动。可当看到原本荒芜的土地在我们手中翻出整齐的田垄,当播下的种子渐渐冒出嫩绿的新芽,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便会驱散疲惫。收割季,顶着烈日挥舞镰刀,将成熟的庄稼一垄垄割下,再进行繁重的搬运和脱粒工作,体力的透支和烈日的炙烤,不断挑战着我们的极限,但大家总会在休息时互相打趣,用爽朗的笑声打破疲惫的氛围 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21

主题

7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680
地板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08:17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21

主题

7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680
5#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08:18 | 只看该作者
更有那修水库的艰苦岁月,知青们住在潮湿、简易的土窑洞里,吃着半斤一个的黄馍,就着没有油星的萝卜汤,每日都要进行超强度的劳动。开山运土筑坝,一车一车运送沉重的土方,在尘土飞扬与汗流浃背中,修建起拓家河水库。文化生活更是一片荒芜,没有电影、图书,仅靠写信和聊天来缓解精神的孤寂。

在汗水浸透衣衫、迷茫笼罩的日子里,我们踏上延安拉练之路。巍巍宝塔山直插云霄,让我们懂得坚守使命的分量;延河奔涌不息,教会我们在困境中无畏前行。走进永乡公社冯家村的洛川会议旧址,斑驳桌椅间仿佛重现先辈们为民族命运激辩的身影,共产党人立足实际、擘画未来的智慧,更让我们明白,唯有脚踏实地、灵活创新,才能在艰苦劳作中开辟前路。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印记,如同一簇簇火种,悄然点燃了我们扎根土地、奋斗前行的信念。

知青小组的情谊也成为驱散阴霾的暖阳,11位年轻人在同一个灶上吃饭,分享仅有的口粮;在同一片地里干活,互相协助完成繁重的农活。农闲时,我们挤在狭小的窑洞里,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天,在迷茫、想家的时候,歌声就成了我们度过孤独夜晚的慰藉。这种同甘共苦的经历,让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老乡们的认可也给予我们莫大的温暖,他们手把手教我们干农活、烧火做饭,而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这片土地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21

主题

7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680
6#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08:20 | 只看该作者
我们努力融入乡村生活,同时也尝试用知识和技能为老乡们带来改变。有人学习医学知识,背着药箱走村串户,为患病的老乡针灸、送药;有人研究科学种田,改良种植技术,提高粮食产量;平时,我们拿起自己买的理发推子,为老乡们剃头,看着他们理完发后精神抖擞的样子,心里满是成就感。这些互动不仅拉近了我们与老乡的距离,也让我们在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。

但并非所有知青都能顺利扛过生活的重压。部分人因长期高强度劳动和营养不良,身体落下病患,风湿性关节炎、腰腿痛等疾病缠身,再也无法正常参与劳作;还有些人难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,在孤独、迷茫与对未来的不确定中,陷入抑郁、焦虑的情绪漩涡。这部分知青只好病退回京。

即便身处困境,许多知青依然心怀梦想,渴望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,成为科学家、艺术家,在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人生价值。我们在劳作之余坚持学习,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啃书本、背公式,试图用知识敲开理想的大门。然而,现实的残酷让不少人的梦想破灭。无奈与迷茫交织,面对无法改变的现状,我们不知该何去何从;遗憾与不甘在心中蔓延,为错失的机会痛心疾首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21

主题

7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680
7#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08:22 | 只看该作者
经过几年的锻炼,随着时代的发展,我们陆续被分配到铁路系统、工厂企业,或是延安市、洛川县城的各个单位,带着在农村积累的坚韧与质朴,投入到新的生产建设之中。这段插队经历,不仅深刻影响了个人的命运,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,成为我们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,值得永远铭记与深思。(2025年5月23号编辑)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721

主题

7万

帖子

37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379680
8#
 楼主| 发表于 前天 08:25 | 只看该作者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会员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技术支持:信动互联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|中国知青网-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(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)

GMT+8, 2025-5-29 20:14 , Processed in 1.201202 second(s), 2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